科技赋能 加“数”前行——吉林通化数字化转型掠影

  • 时间:2023年09月13日
  • 作者:佚名
  • 浏览:

近年来,吉林省通化市周全贯彻新发展理念,聚焦“数字通化”建设,加快推进城市多元化数字转型,着力提拔数字服务效能,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全力将通化打造成为东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城市。

推动全市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建设,通化市“硬支持”和“软实力”双向发力。

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,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,通化市制订《“数字通化”总体规划》《通化市大数据建设应用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《通化市数字信息产业链发展方案》等一系列数字城市建设发展规划,建立跨区域、跨部门、跨层级、跨体系、跨营业协同联动机制,为“数字通化”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。

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根基,全市建成出口光缆(纤)路由10条,出口宽带总容量6TB,网络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,高速宽带网络覆盖所有城区、商业楼宇、景区、州里所在地和重要行政村。截至目前,累计建设5G基站1959处,市区、县城、州里覆盖率100%。

持续深化“数字赋能”,周全推进数字当局建设,通化市赓续完美“一云一网一平台”建设,政务云存储量扩展至1000TB,累计铺设电子政务外网515条,新版全流程审批体系实现81个州里(街道)全覆盖。积极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归集,累计归集各类政务数据17.46亿条,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2033条。

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新模式,实现政务服务在线化、智能化和便捷化。通化市政务服务大厦在全国首创“市区深度融合”服务模式,一市两区2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均由综合窗口人员同一接件收件、一市两区部门分类办理、综合窗口同一出件发证,实现“24小时自助服务”“智能导办”和1300余个政务服务事项“全程网办”,数字当局“一网通办、一网统管、一网协同”引领示范作用明显。

民有所呼,政有所应。在通化,善治之城更是善“智”之城,数字赋能打造下层治理新模式,一朵朵“伶俐云”,提拔社会治理当代化水平。

数字化技术赋能邃密化治理。集成伶俐公安、伶俐消防、伶俐交通等10余个营业体系的城市综合指挥中间建设进展顺利。伶俐人防建设项目成为全国首例配备模块化、信息化及长途控制体系的智能化人防工程。“数字辉南”建设项目、通化县伶俐城管建设项目、“红色e家”伶俐社区APP等一批数字化项目为城市治理提供数智支持。

社会名誉系统建设持续推进。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名誉信息采集主动化、规范化,通过名誉综合服务平台将“双公示”拓展为“七公示”,特定名誉信息归集类别拓展至水、电、气、不动产、科技研发等领域。以信息化体例推进名誉监管智能化、高效化,依托公共名誉综合评价体系,整顿分析企业名誉信息、评估风险等级、差异化监管,实现监管体例从“泛化”到“精准化”变化。

积极推行“互联网+行政执法”。开展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改革,实施“执法报备、手机亮证、扫码迎检、事后评价”,行政检查执法全过程、全链条电子留痕,累计报备行政检查执法9546次,进一步健全束缚机制、规范执法举动。

赓续进步数字基础设施水平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、打造伶俐城市共筑美好复活活……“数字通化”前景广阔、大有可为。




预约演示